电话咨询

0734-8237887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移动二维码

移动二维码

移动二维码

返回顶部

news information

新闻资讯

高新区“深度牵手”高校 让科创成果“落地生金”

2023-09-22 来源:掌上衡阳 浏览量:604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科技创新日益成为园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抓手。
  日前,省科技厅副厅长朱皖率队赴衡阳高新区开展“双高”(高校、高新区)对接调研活动,倡导各地高新区充分挖掘本地高校项目和人才资源,畅通高校、企业信息交流渠道,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做实潇湘科技要素大市场等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平台,推动高校科技成果与企业精准对接。他指出,高新区、高校要建立长效合作机制,促进“双高”对接常态化、制度化,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赋能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
  高校提供科研资源,园区提供成果转化平台。为了深化高校与高新区的产学研合作,推动高校创新成果在园区转化落地,打造园区的技术洼地和人才高地,衡阳高新区“深度牵手”高校,始终对标“五好”园区创建标准,积极与各大高校携手共建成果转化基地和新型研发机构等公共服务平台,让科创成果“落地生金”。
  衡阳高新区运用“双高”合作模式,先后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华大学等10余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建成了北航衡阳产学研中心、上海交大5G创新中心、雁城区块链研究院等省级新型研发机构,成功获批国家级下一代信息网络创新型产业集群、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省级博士后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大井电源、凯新科技等5家企业联合高校正在申报湖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园区省级以上公共服务平台超100家。目前,衡阳高新区拥有高新技术企业269家、科技型中小企业552家,全社会研发投入超10亿元,技术合同成交额超30亿元。未来,衡阳高新区将继续推进“双高”合作,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对接,加强以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不断以新技术培育新产业、引领产业升级。
  连日来,记者深入走访4家“双高”合作示范企业,体验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对接带来的新动能新优势新活力。
  成果转化:全国最大氮化硅产业园呼之欲出
  当企业家遇上博士,科技创新从实验室到产业化会书写怎样的传奇故事?
  2012年底的一天,衡阳化工新材料资深企业家李勇全偶然接触到一根进口的氮化硅热电偶保护管,询问价格,居然要7000元人民币。
  李勇全对氮化硅深感好奇,研究发现氮化硅居然有8大显著优势:如硬度非常大,仅次于金刚石;摩擦系数小,本身具有自润滑性,耐磨损;耐氧化的温度可达1400℃,在还原气氛中最高可使用到1870℃等。
  李勇全萌生一个惊人想法,让氮化硅造福民族工业。
  经园区引荐,李勇全认识了湖南大学的曾小锋博士。曾小锋曾对氮化物陶瓷材料有过不少研究,有一定的开发基础,并对氮化硅材料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在湖南大学旁的一家小茶馆里,李勇全与曾小锋一拍即合,2013年成立凯新科技公司,在全国开启民营企业研发氮化硅材料及制品的先河。
  合作之初,两人一起考察肇庆动力技研有限公司。这家国内有名的制造铝合金汽车零配件公司,长期依赖进口日本的氮化硅陶瓷产品,价格高且供货周期长,维护保养更是苦不堪言。听闻李勇全与曾小锋来访,其董事长热情接待,并倾述肺腑之言,希望能尽快用上国产氮化硅陶瓷产品。李勇全与曾小锋听了也非常感动,回衡后大大加快相关氮化硅产品的开发进程,并很快在肇庆动力技研有限公司得到应用验证。
  凯新科技生产车间
  自凯新科技公司成立之日起,管理人员与研发人员同吃同住,每日制定工作计划和流程,从实验室试验到生产试制,从实验室检测到客户端应用测试,凯新人奋力研发创新。经过3年努力,第一件合格产品热电偶保护管正式出厂销售,并在国内市场引起巨大反响。优异的性能让凯新科技声名鹊起,之后半年,凯新科技产品销售一空,公司生产线从当初的1条增加到3条,产品种类从1种增加到5种,广泛用于航天军工、芯片电子、精密轴承、光伏能源、海洋船舶、新能源汽车等领域。
  到2018年,凯新科技的氮化硅产品性能全面超越进口产品,成为湖南省“新材料企业”,并通过知识产权体系,开始进军光伏新能源领域。
  2019年,凯新科技成为中国氮化硅十大品牌,通过多项管理体系认证。
  2020年,凯新科技成为多晶硅行业氮化硅制品标杆企业,克服疫情影响,进行新厂建设,产能大幅提升。
  目前,凯新科技已发展成为全国规模最大,并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可设计氮化硅复合特种材料高新技术企业、湖南省单项冠军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是国内唯一能够生产高纯氮化硅陶瓷产品(纯度99%)的企业,产能雄踞全国第一,规划在衡阳高新区兴建全世界规模最大、技术水平最高的氮化硅新材料智能产业园。(本文截取于掌上衡阳,如有侵权,请联系我司删除。)